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年度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6分18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,夺得男子组冠军,中国选手张亮以2小时11分35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,创下个人最好成绩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以2小时22分45秒摘得桂冠,中国选手李芷萱以2小时28分10秒位列亚军,展现了亚洲选手的强劲实力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全民参与热情高涨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是自1981年创办以来的第43届赛事,也是后疫情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届,组委会数据显示,今年共有超过15万人报名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选手参赛,其中包括200余名国际顶尖运动员,比赛路线延续经典赛道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全程42.195公里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北京马拉松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舞台,更是全民健身的盛会,我们希望通过赛事展现城市风貌,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落地。”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联合公安、医疗、志愿者等团队投入超1.2万人,沿途设置15个补给站和8个医疗点,确保选手安全完赛。
非洲选手统治领奖台,中国军团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从30公里处开始加速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基普乔格,最终以2小时06分18秒的成绩刷新赛会纪录,将原纪录提高了23秒,赛后采访中,塔德塞难掩激动:“北京的氛围太棒了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力量,这条赛道很有挑战性,但我的训练就是为了今天。”

中国选手张亮凭借稳定的配速策略ayx,在后半程超越多名国际选手,以2小时11分35秒的成绩位列总排名第八,同时创造了中国男子选手近五年来的最好成绩,他表示:“主场作战的压力转化为动力,感谢教练团队的战术安排,未来我会继续突破2小时10分大关。”
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,肯尼亚名将杰普科斯盖在最后5公里发起冲刺,以2小时22分45秒夺冠,中国选手李芷萱紧随其后,以2小时28分10秒的成绩获得亚军,这也是中国女选手自2019年后再次站上北马领奖台,李芷萱赛后坦言:“和世界顶尖选手同场竞技让我学到很多,今天的成绩是对冬训成果的肯定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“智能领跑员”系统,通过佩戴在选手号码布上的芯片实时监测配速,并在赛道电子屏显示建议速度区间,组委会与气象部门合作,利用大数据预测赛道各时段温度变化,为选手提供个性化补给建议。
环保理念也成为亮点,所有补给站采用可降解杯具,完赛包中的奖牌和衣物均使用再生材料制作,赛事还引入“碳积分”机制,鼓励选手乘坐公共交通抵达起点,累计减少碳排放约120吨,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希望将体育赛事与可持续发展结合,打造绿色马拉松样板。”
市民互动升温,马拉松经济效应显著
比赛当日,超过20万市民沿赛道为选手加油助威,组委会在沿线设置10个“文化加油站”,通过京剧、太极等表演展现北京特色,来自河北的跑友王先生带着全家观赛:“孩子看到运动员坚持到终点的样子很受鼓舞,明年我也要报名健康跑!”

赛事还带动了周边消费热潮,据商务部门统计,马拉松周末期间,起点和终点附近的酒店入住率达95%,餐饮、零售营业额同比增长40%,体育用品品牌特步推出的限量款跑鞋在赛前预售中秒罄,国产运动装备的关注度显著提升。
未来展望:赛事升级与全民健身并进
随着北京马拉松影响力的扩大,组委会宣布2025年赛事将申请世界田联白金标认证,并计划增设轮椅马拉松组别,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于洪臣指出:“北马是中国马拉松的标杆,我们要对标波士顿、东京等六大满贯赛事,提升服务水平和竞技含金量。”
全国多地近期也举办了城市马拉松活动,体育专家认为,马拉松热潮反映了大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,建议跑者科学训练、量力而行,避免运动损伤。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秋日暖阳中画上句号,但体育精神永不落幕,选手们的汗水与坚持,观众的呐喊与掌声,共同编织了这场属于奔跑者的城市庆典,正如终点处悬挂的标语所言:“每一步,都是超越。”